1
课程简介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信息艺术设计系2022年春季学期本科课程《交互设计(1)》,立足于科技、社会、人文与设计的交叉领域,聚焦互联网发展中人与科技、人与自然的关系,从理解人的行为和文化情境出发,通过对人与人、人与产品及环境之间沟通与交流方式的设计,创造出新的生活、工作、学习与娱乐体验。
课程围绕“未来福祉”主题探索生存在元宇宙的可能,结合开源的技术平台和未来设计工具开展应用于虚拟空间中交互设计探索,思考研究虚拟与现实产生联系的方式,以呈现数字化福祉的未来愿景。
2
课程设计
面向未来数字福祉的设计流程,交互设计(1),清华美院春季课程2022
在创作过程中,学生们从四个预设人物(数字游民、生命科学家、元宇宙创业者、数字非遗传承人)出发,进行情景构建(Worldbuilding)和世界观的注入并结合设计虚构原型呈现,以叙事的角度产生出多样化的未来。
在课程中使用了大量的未来学工具与设计工具,如:STEEP、未来锥、未来三角、未来迹象、CLA、替代性未来、未来之轮、2X2 Matrix等未来学工具;同理心地图、利益相关人、用户旅程图、服务蓝图、快速原型、明日头条、用户测试等设计学方法与工具。
课程照片,交互设计(1),清华美院春季课程2022
3
课程内容
元宇宙正引人展望一个平行于现实世界运行的互联网空间,由 AR、VR、3D 等技术支持的虚拟现实的网络世界,元宇宙已然成为一种全新的社会生态模式。元宇宙的构建离不开相关领域技术的发展,包括VR/AR终端、5G、云计算、AI等。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办公、学习等人与人之间的日常接触机会转为线上,大幅提高了虚拟互动空间的必要性。随着现实物理世界与虚拟空间的趋向融合,元宇宙让用户的远程社交、娱乐、工作变得轻松,人们能够更容易地探索虚拟世界,转变现有的生产生活方式。
课程中同学们从不同的用户视角出发,快速的找到未来信号进行情景化带入。基于元宇宙生活、交流的新变化,从虚拟维度到现实维度,帮助同学们在元宇宙中讨论未来的数字生活的可能性。
4
嘉宾分享
本次课程设置了分享环节,邀请两位在元宇宙领域中重要的嘉宾围绕话题“生存在元宇宙”进行主题演讲,著名策展人张海涛老师以及区块链艺术家刘嘉颖老师进行精彩的分享,为同学们后续的创作带来了非常多的启发。同时邀请到罗布乐思Roblox的李岩老师担任课程的技术指导,在课程中期分享了《三维场景设计提案》的相关内容,帮助同学们实现方案转化。
5
成果展示
Group 1:绎思界 YSJ
元宇宙身份:生命科学家
作品简介:
由于系统中基因的编辑及导致的性状改变,都是依据科学的理论、庞大的数据严谨推算得出的,该系统不仅为电子居⺠赋予了“造物者”的身份,也使得基因编辑技术在普通⺠众中得到了更多的了解和认可。
元宇宙身份:数字非遗传人
作品简介:
“柳初阁“作为未来艺术的承载地,不仅能在体验场馆中保护和传承的陶艺、泥塑的非遗文化,更能创造属于自己的作品,在陶冶情操的同时传承非遗文化。
元宇宙身份:数字旅行者
作品简介:
技术的发展和元宇宙的构想出了新的“平衡现实环境、可持续发展问题”与“出行需求”、平衡“生活”与“工作”的可能性。
6
专家点评
清华大学交互设计(1) 邀请了多位领域专家聚集线上为本课程做结课评审导师,邀请到科幻作家吴岩老师、新媒体艺术策展人/艺术评论家张海涛老师、北京冬奥会特效导演组导演曹雨西老师、思辨设计博士曾乙文老师组成专家团队担任课程评委,从“未来思维方法”、“设计创作表现”、“未来福祉思考”三个维度,为四组作品提供了全面、建设性的指导意见,并对同学们的学习成果给予了积极的反馈。
7
结语
《交互设计(1)》整合设计研究与反思实践来培养学生的未来素养、叙事能力、构想能力和表达能力。课程在交互设计流程中融入设计预见方法,启发同学们的未来思维,增强思辨设计能力。在实践工具中强化三维互动平台的实践应用,发展多维度的叙事表达能力,支持同学们建构个性化的技能图谱(SKILL-PRINT)。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信息艺术设计系
交互设计(1)课程团队
任课教师 :付志勇
课程助教 : 陈娱 于雪梅
参与嘉宾
吴岩 张海涛 刘嘉颖 曹雨西 曾乙文 李岩
课程学生
王子怡、 沈海洋、史诺一
张修格、 熊芮琳、冀天扬、 邱诗涵
符睿思、 刘畅、谢佩瑜
张泊宁、陈曦儿、徐瑜彬